面塑,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津派面塑是天津地方民俗文化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情感和期盼的实物载体;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
津派面塑是天津市级非遗项目,至今己有100多年历史。其精细复杂的制作方法、质朴古拙的造型设计以及典雅自然的色彩搭配,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津派面塑造型各异,富于变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承载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富丽典雅,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风采,质朴而纯真。将面塑材质“薄、透、润”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至,充分展现了“衣薄如纱、发细如丝、衣纹飘逸灵动、人物秀美如生”的流派艺术特点。津派面塑历史悠久,是天津民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堪称天津民俗文化研究的活化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津派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张亚杰,独创水刷法、浮雕组合法、圆雕拼接法等几项新的津派面塑制作技法。他对于津派面塑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借鉴惠山泥人的造型特点,创作出吉祥娃娃面塑系列,造型圆润可爱,色彩强烈突出,寓意吉祥喜庆,线条流畅自然,使津派面塑又增添一个新的特色作品题材。
他的作品清新淡雅、飘洒灵动、细腻温婉、线条流畅、技法纯熟,人物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突显浓郁的民族特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亚杰参与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中《天津卷-面塑篇》的撰写工作,整理了天津地区的面塑艺术的历史渊源资料,总结了面塑艺术的学术文化价值,归纳了面塑技艺的制作工艺特征并丰富了面塑艺术的理论知识和文献记录。他还参与了“鲁班工坊”的筹备建设工作,编写《津派面塑基础教学教材》,将津派面塑加入到“鲁班工坊”的教学模块中去。
津门文化旅游资讯,尽在乐游天津!
敬请同步关注“乐游天津抖音号”
“爱游天津”音频号(喜马拉雅&蜻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来源 乐游天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