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綴翠,是为一绝”,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非遗技艺便是“津派(宫廷)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将其编结成形。
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各类宝石。
“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
花丝镶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明代达到艺术巅峰,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明清开始大量运用宝石,并改变了我国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
而今,宫廷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京津地区。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津派宫廷花丝镶嵌最早传承于宫廷,距今已经一百余年。创始人张聚五是清朝宫廷造办处的御用首饰匠人,曾经参与宣统皇帝大婚的御用匠人之一。
清末,很多曾在宫廷做活计的老艺人们流落到了北京通州和天津武清,花丝工艺也就此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还有欧洲的镶嵌技艺融入,在天津的老匠人为了生存,他们把花丝的玲珑剔透和镶嵌的严谨巧妙结合,这就出现了天津现在独有的津派花丝镶嵌技艺。
古老的花丝工艺和欧洲优秀的镶嵌工艺相结合,便是津派花丝镶嵌最大的特点。
马雅静是津派宫廷花丝镶嵌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将津派宫廷花丝镶嵌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涉及珠宝首饰的全品类,主打中式复古风格。另外,她还开辟了高端定制业务,使产品更加多元化。
使传统手工艺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流传下去,是每位非遗传承人共同的心愿,于是马雅静还创立了培训班。
“很多年轻人只是非常喜欢花丝镶嵌工艺做出来的首饰,对于这项技艺却知之甚少,为了能够让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我也希望能够有人塌下心来进行学习。”马雅静说,“我并不奢望大家都能掌握这门技艺,来了解一下,终究是个良好的开始。”
津门文化旅游资讯,尽在乐游天津!
敬请同步关注“乐游天津抖音号”
“爱游天津”音频号(喜马拉雅&蜻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来源 乐游天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