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非遗】满汉双文,世代相传并传承有序
天津
天津 > 天津记忆 > 正文

【津城非遗】满汉双文,世代相传并传承有序

非遗就像一颗蒙着面纱的璀璨明珠,

其自身光芒不会因

传播过程的艰辛而被掩盖。

先祖们世代积累下的经验和智慧,

使得文明流传至今。

这浪漫而厚重的礼物,

值得被深刻而虔诚地记录。

小津将会带着大家一起了解

咱们天津本土的非遗文化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

满汉双文书写艺术

图片

“满汉双文”起源于清代,是指满文、汉文并用且能够使满汉官员都能通晓的书写文体。

图片

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倡议并主持创制,命令精通语言文字的儒臣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史称“老满文”。

图片

后来清太宗皇太极令儒臣达海加以改进,在字母旁加圈加点、规范了词形,具有区别于蒙文的明显特征,史称有圈点新满文。

图片

图片

清代时,为了方便满汉两族官员听政议政就将圣旨、奏折等文书改革为满汉双文并用的格体,左边满文、右边汉文。到后来又发展为满汉双文的宫殿匾额文化像紫禁城故建筑的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天坛的祈年殿等,满文在左,汉文在右。

图片

叶赫那拉·振海,满汉双文书写艺术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满州镶黄旗人,慈禧皇太后第五世侄孙,中国满文书法研习会会员。

图片

满汉双文,世代相传并传承有序。慈禧皇太后系振海的姑祖,从慈禧皇太后到振海的爷爷叶赫那拉·鹤卿、父亲叶赫那拉·荣华直至到振海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满汉双文书写艺术的传承人了。

图片

如今,在叶赫那拉·振海的影响下,女儿叶赫那拉·静和外孙女叶赫那拉·俪宸也加入满汉双文书写艺术的保护中,一门三代共同守护着这项艺术的传承。

图片

▲叶赫那拉家族“满汉双文”三代传承人,叶赫那拉·振海,叶赫那拉·静,叶赫那拉·俪宸与叶嘉莹先生的合影。叶先生与叶赫那拉·振海同为叶赫那拉氏,并且叶先生非常喜欢叶赫那拉·俪宸,常鼓励小俪宸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满族文化和叶赫那拉家族文化

图片

▲叶赫那拉家族“满汉双文”三代传承人,叶赫那拉·振海,叶赫那拉·静,叶赫那拉·俪宸的作品

津门文化旅游资讯,尽在乐游天津!

敬请同步关注“乐游天津抖音号”

“爱游天津”音频号(喜马拉雅&蜻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图片

来源 凤凰网公众号